正是稻谷收割的季節,卻碰上了雨季,降水頻繁,很多農戶剛收的稻谷因為沒法晾曬而霉變甚至腐爛,損失十分慘重。本來是豐收,結果不少農民不但沒增收,反而減收不少。烘干作為糧食收獲后的處理過程,是糧食豐收豐產的一個重要環節,豐產不豐收,增產不增效益,這是制約農民種糧積性的重要因素。
當前,農民對糧食的處理,一般都采用晾曬。但是,晾曬不僅增加了糧食的雜質,也降低了糧食品質,而且處理能力有限,還受天氣情況的限制,費工費時。以稻谷為例,機械干燥后的糧食和自然晾曬的糧食,干燥機可以精確控制糧食水分,爆腰率低,出米率高,品質好。后者晾曬水分不均勻,堆放存儲容易出現發霉現象,碾米出米率低,還有很多雜質如石子等,加之人工成本高和晾曬場地緊張,糧食晾曬的成本遠超機械干燥。
用發展的眼光看,糧食烘干機代替自然晾曬是大勢所趨。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張華光也很認同這種觀點。他說:“我國是全球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,年總產糧食5億多噸。值得注意的是,每年糧食收獲后,因為氣候原因導致來不及曬干或未達到安全水分造成霉變、發芽等損失的產量高達5%左右。而其中因霉變造成的糧食產后損失高達2100萬噸,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4.2%,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80億到240億元。因此,應當格外重視糧食干燥的機械化發展,其可以大限度地減少儲糧損失,是糧食豐收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。
我國糧食烘干機現狀:首先糧食烘干機購買成本較高,普通農戶難承受。一臺10噸容量的糧食烘干機一般在10萬元,烘干每噸糧食花費250元左右。其次集中干燥的運行機制不完善。干燥機單批次烘干噸位一般在10噸左右,一戶所產的糧食通常不夠一倉,需要和其他農戶的糧食摻在一起,但各家糧食的水分、品種、品質等不同,導致烘干很難統一控制,而糧食摻在一起后分不出原來是誰家的,農戶也不愿意。
適應于單個農戶使用的干燥機匱乏,干燥機價格偏高,干燥過程用人多的情況制約了干燥機行業在農業推廣中的發展。鞏義市錦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根據目前國內糧食烘干機的現狀,率先推出了以個體小農戶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小型糧食烘干機,該小型糧食烘干機可針對1-3個農戶的糧食種植量來生產,除了能干燥稻谷,還能在必要的時候干燥玉米、小麥、高粱等農作物。錦華糧食烘干機的優勢在于批次入糧少,人員使用少,600公斤糧食就可以開機烘干,完全不用擔心糧食量少無法開機的情況。整機自動化程度高2個人就可以操作,糧食干燥過程中水分大小,產量高低都可以隨意調整,干燥后的糧食不均勻程度很小。此外設備采用可移動式設計,設備占地面積小,移動方便,生產過程中只需要一般的開闊地就能投入生產,農閑時設備還可以用拖拉機拖入車庫存放,避免了風吹日曬的自然損耗。